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专委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与公告 学专委活动 党建工作 政策法规 观点聚焦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站内搜索
今天是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聚焦
 
会员申请
通知与公告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2022 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于征集全国...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2023)中国...
·关于转发“2023学前教育发展大...
·关于2件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祝广大民办幼儿教师节日快乐!
·2022年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行业资讯 更多...
· 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新政...
· 宁波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 沈阳出台政策助推学前教育
· 2014年嘉兴市学前教育发展情...
·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里程碑:国...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观点聚焦
参考阅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7 15:17:28
—— 李永智 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

  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对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01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2022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教育,还存在大而不够强、发展不平衡、人才供需错位、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面临数百年未有之国际大变局,身处民族复兴挣脱外部遏制的关键阶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要求。近年来,美国对外利用军事霸权结合美元霸权收割各国经济发展成果的行径,越来越激起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和反对,国际经济主导权特别是美元霸权受到挑战。美国国内政治对抗、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向外转嫁国内问题的国家战略占据主导。在不断挑起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的同时,美国裹胁其盟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击和关键技术封锁越来越直接和无理。为维系自身霸权,美国强力推动全球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去中国化”,不断挑动“寒蝉效应”破坏中国学生学者参与国际教育科研合作,负面影响逐步凸显。由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必须立足自主培养。坚持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基础,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自立自强。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当下中国总人口14.1亿已是峰值,主要面临低生育率的长期化、加速发展的老龄化、区域迁移的常态化、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人口数量性压力转向结构性压力,必然要求人口发展转向高质量,以人口质量提升对冲人口数量红利下沉。人口问题成了国家发展的紧要问题。教育是提升人口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以高等教育满意度为例,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6.09分,总体实现稳步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都也同样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已从以数量、规模、外延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以内涵和质量为特征,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新阶段。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也演变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教育上还有一些难题,比如对教育公平有焦虑,对学业负担有苦衷,对初中后教育有担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迫切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扩优,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待。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数字技术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区别于工业时代教育形态的数字时代教育形态。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是建立在数字教育新形态之上的发展。重塑教育新形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种教育新形态,一是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全方位赋能教育变革,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变成可能,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历史性地全面高度统一。二是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的多元结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三是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四是聚焦发展素质教育,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建立知识图谱,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五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种教育新形态是现行教育形态的系统性跃迁和质变,开辟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02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联结在一起。现阶段,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宗旨鲜明的体系。它体现党的教育主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发现公开发表的论述就50多万字,覆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些论述形成了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思想宝库,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立德树人的体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促进人身心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保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这样的教育是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高度统一。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学制健全的体系。它包括新时代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理念、结构组成、制度法规、方法范式、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生态环境等,是一切教育相关元素构成的完整系统。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点是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具有纵向有衔接、横向有沟通、进出有弹性的典型特征。这样的教育体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平等面向每个人,每个人在这个体系中,都能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地接受良好教育。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支撑强国建设的体系。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体育五大强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带有强烈的强国语境,意味着具有与大国地位、强国目标相匹配的规模、质量和贡献,是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能够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体系。终身教育思想深刻改变了人类教育的思想和形态,打通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割裂,形成了覆盖人的一生的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人的生命全周期。在这个体系下,教育伴随每个人一生,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得以实现。

  03 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前指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需要以基础教育为基点、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以建设学习型大国为根本,着眼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前指向。

  高质量学前教育指向普及普惠科学优质发展。2022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为84.96%;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9.7%。学前教育在普及普惠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普及普惠基础上,高质量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脑发育规律,加强学前教育科学指导。提高普惠园特别是普惠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增强吸引力,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园都能享有奠基终生发展的学前教育。

  高质量义务教育指向优质均衡和素质教育发展。目前据公布,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但县域之上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想在“家门口上好学”还难以基本满足,城镇化和人口变动背景下“城市挤”“乡村弱”的办学矛盾还在加剧,发展素质教育还有待深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应动态调整县域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内涵;发展素质教育,推进五育融合,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高质量中等教育指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2022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6%,已完成普及任务,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质量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三新”要求,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科学素养;应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举办一批科学高中、外语高中、艺术高中等。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应清晰定位在职业基础教育上,牢牢把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既让少数人凭技术技能升本,更让多数人凭技术技能胜任产业、岗位需求。

  高质量高等教育指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在学总人数达4655万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之后,高质量高等教育应切实发挥好龙头作用,强化分类发展和评价。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质量职业教育指向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目前,我国有11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了1200多个专业和10万多个专业点,已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化解职教人才培养供需的种种矛盾,大力发展行业产教共同体,提高职业教育的产业适配性,源源不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高质量终身教育指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应有之义。总体来看,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应引导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终身学习平台资源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拓展老年教育内涵,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着力推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空间成为现实。

  04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向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变革新趋势。高质量的未来教育是数字技术赋能的新教育形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3.42亿人,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总和,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公平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我国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技术支撑的教育新基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基座,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一是聚焦人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设计更具弹性的个性化学制。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基于实践和基于教材的认知过程应该交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心健康强壮应该并重,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应着力知行合一。幼童期围绕身体发育,建立对生命空间更加系统的感性认知 ;儿童期在阳光下,建立对自然空间更加系统的感性认知 ;少年期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对社会空间更加系统的感性认知。在建立系统化感性认知基础上,根据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理性认知。同时,探索面向个人生涯设计的弹性学制。如通过以天、周、月甚至年为单位,个性化统筹系统安排时间。逐步将工业社会学校教育体系最终升级为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二是建构大规模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学校可能不会消失,模式将会改变。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取代传统班级成为常态化的基本教学单位。基于数字空间,根据教或学的需要,特定学习共同体可以随时建立、随时解散。充分满足学习社会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要求。通过更适合的学习生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通过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

  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再像工业社会教育工厂那样以教师为中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体系中,通过数字技术,教师帮助学习者发掘个人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指导、督促学习者在最具天资、最感兴趣的领域,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自主学习,争取成就个人在社会中的最大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在现有人工智能科学和脑科学获得革命性突破前,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但是仍然起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数字技术还难以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但必将赋能教师。

  四是将工业社会备用式知识学习升级为学习者能力建构。目前,基础教育内容组成还是沿用工业时代建立之初的方式,即让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储备可能用到的几乎全部基础知识。知识爆炸时代,新知识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教育教学压力越来越大,改革腾挪空间越来越小,解决教育内容的质量与容量间矛盾越来越迫切。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广泛应用,可即用即查(学)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被剥离。数字素养、计算思维、数据治理和综合创新能力构成新的教育内容主体。新媒介技术建立新的教育传播符号及组合,进而建构新的教育内容。数字技术发展引发知识的聚变现象和裂变现象,进一步推动教育内容革命性重塑。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内容的冗余和碎片化会带来新的隐忧。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主办单位: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3号楼705B室  邮编:100083
  电话:010-83560418  电子信箱:mbxq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