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专委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与公告 学专委活动 党建工作 政策法规 观点聚焦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站内搜索
今天是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会员申请
通知与公告
·学前专委会办公地址变更公告
·2022 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于征集全国...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2023)中国...
·关于转发“2023学前教育发展大...
·关于2件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祝广大民办幼儿教师节日快乐!
·2022年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发...
行业资讯 更多...
· 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新政...
· 宁波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 沈阳出台政策助推学前教育
· 2014年嘉兴市学前教育发展情...
·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里程碑:国...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政策法规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园不在大,关键要办好、办精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看民办学前教育
来源:陶西平 民办教育领军 发布时间:2015-12-10 14:18:02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基本目标。其中,系列教育目标有一个共同点:主题都是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最为关注,也是最为重要的,但教育公平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融合到了教育质量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后半期提出全民教育的目标,想让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改变命运。但本世纪初,该组织评估发现:富的还是富,穷的还是穷,只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因为富裕阶层的二代接受优质教育,而贫穷阶层的二代接受难以保证质量的教育,这使得贫富的代际传递并不能改变。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而且能够推进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公平。

    对于学前教育来讲,提高质量就意味着要把园办好、办精,用什么样的思路?我想《建议》中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或许就是答案,是办好园的重要指导理念。

    创新,激发发展动力

    《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
 
    国家现在进入了新常态,其特点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了中高速发展,发展的动力也由主要靠要素、投资来驱动,转向了靠创新驱动。过去,经济发展靠着有廉价的资源、劳动力拉动相应的出口,现在光靠这个不行。为此,国家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15”两个行动计划。过去我们是“创新1.0”,专家做研究,研究出创新成果后给我们用,人群分成了创新研究者、用户。教育也是如此,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了理论和方法,园长引进来,在幼儿园里实践。现在,大家共有一个互联网的平台,可以在上面发表各式各样的意见和建议,使用者也可采纳甚至开发新的产品,这就进入了一个“创新2.0时代”,即创新从最终的成果应用者一直到创新者之间形成了链条,大家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参与其中,推动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的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驱动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境之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学习的内容、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开展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实际上讲了两个意思:教育必须要创新,因为世界变了,时代变了;教育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目的、内容、形式都应该有改变。我们要把创新理念引进幼教领域,让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参与其中。

    教育的创新当然有很多方面,比如最根本的是理论创新。现在,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尽管我们有的国家、地区、园所仍延续着100多年以前的某些陈旧的教育理念,但是时代发展已经使我们的理念在不断注入新内容,不断发生新变革,我们需要有幼教理论的创新。当然,还有教育制度、教育业态、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设施等的创新。如过去很多幼儿园引用蒙台梭利的玩教具,可它最初是针对残疾儿童设计的,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为此,老师应逐渐制作更多适合现在孩子发展的玩教具。举例而言,孩子刷牙应该刷三分钟,但是孩子不知道那是多长,有的老师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三分钟沙漏,放在孩子面前,等沙漏漏完才可以结束刷牙。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沙漏,就可能给孩子一生保护牙的习惯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步发展,作为办好园、办精园的领先领域。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而应该跳出技术层面,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和文化中。也就是说,幼儿园形成创新氛围,将之作为价值取向,那幼儿园就有了的基本条件、动力。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我想强调一点:在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重视微创新,每所园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即把陶行知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各园的办园文化和办好园的指导理念。遇到问题,就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用新的想法、做法去实践,如果解决了,就是一个创新成果。在有的园所,年初就请所有员工谈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将其作为课题,一个或几个人用一年来研究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如一所园家长送孩子时,门口交通秩序总是杂乱无章,园长就给门卫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如何保证这个时段门口的交通秩序。我想,如果所有园都有这样的题目,那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有前进的空间,进而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

    协调,让发展不片面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创新、发展不能无序。我们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一下子就做了,结果反而出现了许多难以持续的、甚至造成负面效果而不得不采取更大力量来纠正和挽回的后果。

    现在,很多教育政策就是在研究怎么协调。比如,公平跟效率的协调,这是改革的原则,我们现在既要讲公平,同时也要讲效率,我们只讲公平不讲效率就没办法发展,但是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就没办法求得社会正义。这也意味着,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在幼教领域也有很多协调需要注意。如园所规范和自主的协调,政府对园所的管理需要规范,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社会也要求民办园能够依法按照教育规律办园;可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发挥民办园自主办园的积极性。要规范又要自主,规范过了就没有自主,自主过了就不容易规范,这必须协调,把握好度。再比如说良好的设施是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这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它只能放大优质教育的效果却永远取代不了平庸的教学,如果把大量钱花在设施上便是浪费。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设施和教学之间的协调,不能只指望办好园就是多花钱,把它建得特别好。此外,我们既要强调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重视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也要重视他的社会共性的培养,因为他终究要走进社会。过去,我们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所以有的园所、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社会不会去适应每个人的个性。我们发现,个性化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些人进入社会之后,个性很强适应不了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共性和个性的结合。

    如何在幼教领域保证协调发展?我想,在教育过程中,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把各个教育目标融入到活动当中去,而不是把某一要素孤立开来,片面追求一点,这就是协调发展。举例而言,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把教育目标寓于游戏之中,但不能够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几个目标拆开,今天解决增强体质问题,明天解决发展思维能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最终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既有知识、又有技能、还有人格。曾经,有个英语老师,他告诉我自己的英语教学不光是教给学生会读会写。如教“开门,open the door”这个短语时,他会一同告诉学生:如果当你开门时,后面还有人的话,请帮忙扶着门,等后面的人通过。我们的英语及其他教学本身也是在培养人格,我们不能把它和知识的学习拆开。

    绿色,发展需有序、可持续

    绿色是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2012年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倡导教育优先,在世界上找了10个国家发起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中国是发起国之一。今年,三周年之际,联合国举办了一场以“教育优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高级会议,彭丽媛同志代表中国参加会议。讲话中,她表示:“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青年人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实际上《建议》中也提及培养社会责任感,我想这就是绿色发展教育理念的最终归宿。

    绿色发展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这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园所文化中,并把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实践作为评价园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孩子来讲,很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其中就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园所环境、老师行为中感受到,这才有利于他们模仿。去年,我见过一个新建的幼儿园,基本上全用原木,几乎没有油漆,包括幼儿园的建设和里面使用的器具,都是从绿色的理念考虑。还有一个农村幼儿园的老师时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绿色习惯。如在引导孩子上厕所之前,他首先会强调:小朋友们,用水洗完手后要很快把水龙头关好哟。

    谈及资源的节约,则需要涉及“两教一保”体制。尽管我们在保育、教育统一的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保育员在有些园所里还处于“清洁工”的地位。即孩子可以把环境搞乱,有保育员来收拾;孩子可以剩饭菜,有保育员把剩下的饭菜给收起来。这样的保育员身份除了本身可能在孩子心里面造成一个等级观念外,还会影响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习惯的形成,同时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开放,发展也需要借鉴

    “十三五”规划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同样要坚持开放,教育的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便来自于广泛的交流。

    著名企业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曾提出:R=G,即Global=Resource,在全球寻找可以运用的资源。由于不同的顾客需求期望值千差万别,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满足这些期望,因此企业不应再千方百计和千辛万苦去控制资源,而是不管谁握有资源,透过联盟和网络等各种合作关系和渠道去取得资源。也就是说,资源可以来自全球,可以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可以借助各式各样的力量发展自己。所以教育从业者要学会借鉴,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一直走的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和国际交往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发展目标:要开放,要借鉴别人。第二阶段,单向学习。我们有很多幼教工作者出去参观,学习借鉴,一些专家也引进国外很多幼教理念和理论来指导幼教实践。第三阶段,双向交流。我们一部分幼教人出国去,同时引进一部分国外老师;我们组织很多论坛和国际幼教从业者相互进行交流。第四阶段,合作共赢。各国学前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也开始形成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因此,我们现在应该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学习别人的同时也介绍、输出自己的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

    《建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国家发展历程看: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则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

    教育政策实际上是根据国家总方针来制定的,因此要努力做到公平,这也符合国际教育的共同要求。今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采纳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吸收了教育行动框架的内容: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培训等各个层面实现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指全部包括,当然重点是指残疾儿童和有特殊困难的儿童,目前全纳的概念更广泛,即公平的优质教育。所以,公平是世界也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这就是共享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还是滞后,资源依旧短缺。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要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须扶智。扶持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传递的重要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共享发展,重视普及学前教育。

    对于贫困地区教育来讲,民办学前教育者可能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和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我国公办的普惠性教育的比例还不够大,因此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公办普惠性园所的比例无疑是首要的,但举办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也是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当然,民办普惠性的政策如何更完善,更好地鼓励民办教育加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民办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的公益事业,为共享发展做贡献,如捐赠物品、帮助培养师资等。

    《建议》中特别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这是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外,首次在中央文件里明确提出“民办教育”四个字。我想,这也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虽然具体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明确,但大方向是明确的。所以,民办学前教育需要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幼儿园办好、办精。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文章根据其在亚洲幼教年会的发言整理,有部分删减。)
 
主办单位: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3号楼705B室  邮编:100083
  电话:010-83560418  电子信箱:mbxqjy@163.com